聚星樓
從西鐵天水圍站E3出口, 傍邊就是聚星樓
聚星樓原名魁星塔,又名文塔。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 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約於明朝洪武年間(一三六八年至一三九八年)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古塔呈六角形,以青磚砌成,約十三米高。 據鄧氏族人相傳,聚星樓原為七層,惜被兩次颱風吹塌上面四層,只餘下現存的三層建築。古塔建於六角形的台基上,外有青磚建造的 矮牆圍繞。古塔每層合併磚砌的菱角形簷頭裝飾,以及吉祥題字。
公所由屏山鄉紳鄧勳猷加入於清朝咸豐七年(一八五七年)年建成,以供達德約成員聚會,祭祀之用,以及利用屏山市的管理處。於一八九九年,新界 鄉民以武裝行動抵抗英國接管,據說達德公所是鄉民議事的場所之一。
注意:逢星期二休館
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
屏山愈喬二公祠位於鄧氏宗祠旁,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明朝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十五年間(1500至1520年)興建。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祝壽賀幛(複製品)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宗祠,由位居元朝(一二七一至一三六八年)福建方伯(又稱閩侯)的五世祖馮遜公興建。
覲廷書室及清暑軒
仁敦岡書室
仁敦岡書室,又名“燕翼堂”,是屏山坑頭村鄧族最重要的宗族建築。 書室的確實建造年份已難確定,但據父老相傳,書室是屏山鄧族為紀念十四世祖鄧懷德(號仁所),十五世祖鄧枝芳(號敦服)及十六世祖鄧鳳(號鳴岡)而建。書室正廳的木匾額刻有“同治九年歲次庚午重鐫
2009年列為法定古蹟
清暑軒
屏山鄧族文物館 暨文物徑訪客中心, 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文物館),介紹屏山鄧族的歷史文化和屏山文物徑的歷史建築。
文物館由建於1900年的舊屏山警署改建而成,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屏山鄧族文物館、屏山文物徑展覽室和社區文物展覽室,展出不同的展覽。
注意 : 屏山鄧族文物館 暨文物徑訪客中心疫症期間停開
屏山文物徑交通 :
有多條巴士線及小巴途經, 亦有輕鐵在傍, 但如是頭一回來遊,
建議乘坐西鐵,天水圍站下車, E3出口, 傍邊就是頭一個景點 : 聚星樓 及 達德公所
回程 : 可原路折返西鐵天水圍站, 或 屏夏路出青山公路乘坐輕鐵至元朗或屯門.
屏山文物徑得以開放,全賴當地居民合作和支持, 請愛護古蹟及尊重當地村民,參觀文物徑時,記得盡量降低聲浪及保持地方清潔.
步行路線只供參考, 出發前請留意天氣預報, 帶備足夠的飲用水以補充水份,
智能手機,太陽帽和雨具都不可少.路程遠些的請備有乾糧及糖果朱古力.
如行程是郊野鄉村, 請帶備行山杖(伸縮性的都OK)
💥一條同樣是古蹟文物徑 : 粉嶺龍躍頭文物徑 .. 值得探訪一遊💥
[ 歡迎按此繼續觀看各欄目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