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新田大夫第|東山古廟 |麟峰文公祠 | 文天祥紀念公園
新界一日遊, 郊遊樂 追思古蹟, 東山古廟,大夫第,麟峰文公祠,文天祥紀念公園
以上各景點都關聯到新界五大家族之一的文氏家族.
香港新界原居民之一新田文氏於元朗區新田,落馬洲一帶開村,
都是南宋抗元丞相文天祥堂弟文天瑞的後裔.香港的文氏後人今天主要聚居大埔泰亨和元朗新田,一直以來他們都以「文天祥後人」為榮
文天祥並非新界文氏的直系祖先,他的堂弟文天瑞(1240 至1298 年,號東山)才是廣東文氏始祖。
文氏村落應視作一個可貴的文化遺產
東山古廟
相傳為新田文氏開基祖文世歌所建,以紀念新界文氏始祖文天瑞(號東山)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大夫第
為文頌鑾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所建. 清朝皇帝賜封大夫銜
*1987年列為法定古蹟*
麟峰文公祠
約於十七世紀中葉為紀念第八世祖文佛保(號麟峯)而建
*1983年列為法定古蹟*
文天祥紀念公園
紀念抗元名臣文天祥
大夫第
五大氏族 : 錦田鄧氏, 上水侯氏, 上水廖氏, 新田文氏, 粉嶺彭氏. 早於北宋前後已南遷至香港,
在新界多個地方建村立業, 是香港新界的第一代香港人, 他們在 元朗、錦田、上水、新田、粉嶺一帶建設遺留下來的如祠堂圍村等歷史建築物不少至今依然屹立, 珍貴的古物古蹟, 見證過往的歷史和社會發展.
東山古廟
「東山古廟」位於新田鄉鄉事委員會對面. 舊稱「天后宮」,清末改名「東山古廟」
新田東山古廟,以往是供奉天后娘娘、龍母及侯王神祇,廟宇約建於 1470年(明朝成化六年)
2013年古廟拆卸重建後,只保留了舊牌匾、木聯及石碑,新廟宇面目全非, 屬於三進式設計,由花崗岩建成,屋頂則以木骨架建成,並設有天井. 先後經過數次重修,包括光緒拾九年(1893)、光緒乙巳年(1905)、1970年等進行重修,最近一次是 2015年廟宇重建, 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新田東山古廟,以往是供奉天后娘娘、龍母及侯王神祇,廟宇約建於 1470年(明朝成化六年)
大夫第建於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是文頌鑾的府第. 所謂「大夫第」即指有功名之人士的府第.主建築為兩進三開間布局,混合了中西不同風格.屋脊和立面牆頭均有石灣陶塑裝飾,是香港唯一有石灣瓦脊的府第,由名店「文如璧」製造。踏入正廳,抬頭可見屋簷懸掛兩塊由光緒皇帝以滿漢二文寫成的牌匾於光緒元年(1875年)御賜的詔書木匾,
是全港最華麗的歷史建築之一
大夫第於1987年列為法定古蹟
屋簷懸掛兩塊由光緒皇帝以滿漢二文寫成的牌匾於光緒元年(1875年)御賜的詔書木匾
閣樓 可用作書房或客房
臥式木製榨油間 即木楔式榨油間 傳統的、古老的製油設備
船形正脊上精巧的人物陶塑是廣東佛山石灣文如璧燒製
往麟峯文公祠之路
麟峯文公祠是文氏族人約於十七世紀中葉為紀念第八世祖文佛保(號麟峯)而建,屬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前進屏門上懸有「吐書堂」匾額,列祖木主則供奉在中進。麟峯文公祠過往曾用作「巡丁館」和教育村中子弟的場所。
1983年列為法定古蹟 星期二休息
前進屏門上懸有「吐書堂」匾額
文氏宗祠
莘野文公祠
文氏宗祠及莘野文公祠都不對外開放
但是我們是要到文天祥公園, 所以向左邊行, 一個路口油站後面就是公園入口
文天祥紀念公園位於香港新界新田之青山公路新田段及新田公路之間的小山崗,佔地2公頃,原址為文氏原居民的公家果園。原居民後人稱為避免破壞當地風水龍脈而建
公園內最高處有6米高的文天祥銅像一座,銅像後有一幅十公尺寫著「正氣流徽」長牌坊
銅像後有一幅雕工極之精美的大石碑,栩栩如生地把文天祥的一生事蹟紀錄下來
文天祥銅像
交通 :
1. 於元朗福康街公共小巴總站乘75/76號小巴。或於元朗市乘76K巴士到新田站下車
2. 坐火車到上水站, 就在地面出口橫過馬路乘坐76K(往元朗)巴士到新田站下車
💓 💓 💓
步行路線只供參考, 出發前請留意天氣預報, 帶備足夠的飲用水以補充水份,
智能手機,太陽帽和雨具都不可少.路程遠些的請備有乾糧及糖果朱古力.
如行程是郊野鄉村, 請帶備行山杖(伸縮性的方便攜帶)
* 請尊重自然環境,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一同享受這城市的美好風景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