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道教 - 道教知多少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儀式傳統屬於傳統節誕或喪葬禮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起源於中國古代巫術,奉三清最高天神, 教祖是黃帝和老子,所以有 黃老道的名稱。黃帝和老子都曾經被道教神化了,《老子》也被尊爲《道德真經》,但後來黃帝在道教神譜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影響微弱,而老子卻一直保持著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

 

奉老子(太上老君)為教祖. 《道德經》作為教義. “道”為最根本的信仰,一切教理教義都是由此而衍化産生。道教認為“道”無所不包,無所不在,是一切的開始。“德”是道之功。“修道養德”,追求與道合一.

 

道教在東漢晚期形成有組織的宗教形式,由方仙道、黃老道演變而成道教,在民間廣泛流傳;魏晉以後,由統治者支持得以發展;從隋唐至北宋,更是道教的興盛時期,社會地位大大提高,廟觀不僅遍佈全國,且規模日益宏大.

 

黃帝(黃帝學派託言).形成于公元二世紀, 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道教內容包羅萬象,它是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的基礎上,以黃老思想為理論依據,承襲了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之説而逐漸形成的。


                                      ♥ 

 

先說一說道家道教”, 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但二者之間確有密切的關係。

 

以清靜無為法則治國修身,主張尊道貴德,效法自然,以“道”作為最高範疇,

因此被稱作道家

 

至於道教”,則是在漢代黃老道家理論基礎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術和民間巫術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種宗教實體。“道教”的意思即“道”的教化或說教,或者說就是信奉“道”,企圖通過精神形體的修煉而“成仙得道”的宗教.

道教不僅有其獨特的經典教義、神仙信仰和儀式活動, 這樣的宗教社團,與早期道家學派顯然有所不同。道家與道教雖不能完全等同,但二者之間確有密切的關係。早期道家哲學關於道生萬物、氣化宇宙、天人合一的宇宙論;關於陰陽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的辯證思維;關於自然無為、清虛素樸的治國修身法則;以及其齋心靜觀、體道合真的神秘主義認識論,都對道教的教理教義和修持法術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道教體系最早創始人是五斗米教(天師道)的張道陵,道教成為與佛教並列的中國正統宗教之一。

道教則以神仙信仰為中心,追求「長生不死」和「養生成神」,故重視煉丹、養氣、五行八卦、符咒之術,是出世的乘宗教。道則是研究世界萬事萬物之間的聯絡,講究以道化人,以道渡人,研究陰陽五行說,來揭示大自然的事物發展規律。道注重對人的思想的感化,道以養生為主,以修煉長生不老之術為目標。道教的要義是以生為樂,以死為哀.

 

儒家的神道設教思想和忠孝倫理,佛教的輪迴報應觀念、明心見性之說,墨家的均平思想和刻苦精神,以及陰陽家的驗數術等等,也都為道教所吸收融攝。

 

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稱為三清“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 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道教的神仙譜系中,最高為「三清」、「四御」,最低為「城隍」、「土地」。

 

道教內部門派眾多, 歷史上有正一道(祖師張道陵)、全真道(祖師王重陽)、全真南宗(祖師張伯端)、真大宗(祖師張清志)、太一宗(祖師莫洞一)五大宗之分法,與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淨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近現代最有影響的則是符籙派和丹鼎派




神、仙、聖 是中國本土(道教)的概念

  是最古老的,可以說從文明的開端就有關於神的傳說存在。神一般屬於民間信仰,是有掌握著某些職責的超自然存在。先民們看到種種自然現象,不理解其原因,就認為背後有一個神在掌握,例如雷公的職責是打雷,雨師的職責是降雨。在中國的傳說中,一些有名的人死後會被上天封為神

,一般是經過修行而脫化的果位,一般而言,都是屬於散仙,在天庭沒有相對的職稱。道教中的神比仙高,神一般是傳說中的人成神的,仙一般是動物修煉成仙的,如黃仙(黃鼠狼)、狐仙(狐狸)、柳仙(蛇仙)等。

  是我國歷史上對有大功德的人的稱呼,如文聖孔子,亞聖孟子、武聖關羽等。

 

 

道教的傳統教義講求「長生不老」,自全真道吸收佛教的禪宗思想以來,也產生了例如佛教的輪迴和轉世觀念,現在道教宗派都接受靈魂轉世,並對中國民間信仰影響至今。例如古代善書《文昌帝君陰騭文》,記載了文昌帝君神通過扶乩講述自己從秦朝到宋朝時所輪迴轉生為何人,有何作為等。

 

其實道教在誕生之初是沒有“輪迴”的說法的,並且道教的“長生不死”與“輪迴”思想是有衝突的。北魏著名道教名家寇謙之對張道陵祖師所創立的天師道進行改革,並將道教的修道成仙理念與佛教的輪迴思想相結合,他認為前世的善惡對今生的修行也有影響,而今生的善惡又會影響到來世。寇謙之提出,修煉成仙不僅僅通過煉製丹藥,積累功德也是一種修行的方式。

 

道教的廣義神仙內涵,繼承了長生不死成仙之說,囊括了中國古代宗教、古老神話、民間信奉的眾神,並且受佛教傳人的深刻影響,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神仙體系,即先天之聖、後天仙真和道教民俗神。

道,是建立在遠古中國人祖先對大自然(宇宙、來源)長期觀察,和人應對自然環境而積累的生存經驗、技能和文化基礎上,而創立的「天人合一」理論和方法;道教的精義在於「貴生」。《道藏》首經《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要旨就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教就是教人存有:天地有道,由無生有,一有永有,無中有有,是為妙有。道生一,即有一;一生二,即有二;二生三,即有三;三生萬物;萬物有生,自然因動而生變化,長生長化,而無止境;有則恆有,不會再返於無;天地有靈,靈亦永有;無無為妙有,妙有為無無;道為有根,則有道;道永言有,故有神境,則有天人相發,天人相應,天人相顯,天人相通,天人相感,而道成。是故,佛門不言空而悟空,道門不悟有而言有。




何謂道教“五道”, 據《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載:

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神道)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為人神(人道)

三道者,神入禽獸,為禽獸神(畜生道)

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餓鬼名也(餓鬼道)

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獄人名(地獄道)

 

道教的儀式統稱為「齋醮科儀」,齋是清潔的意思,醮是指祈禱,又稱為道場。道教祭祀神仙,由於認為神仙清高潔靜,因此祭祀前需要沐浴更衣,不行房、不飲酒、不食肉,進行齋戒。進行祭祀活動稱為「醮」,道教儀式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許多佛教的內容(中國佛教儀式在發展過程中亦吸取了許多道教的內容)。道教認為通過這些儀式可以去災求福。占卜也是儀式的一部分,包括卜卦、抽籤、測字等。

 

 

清代,皇室尊崇藏傳佛教,對道教採取嚴厲限制的方針,道教更加衰落,活動主要在民間。

清到民國期間. 道教是最低潮時期, 許多道士文化素質低下,宗教知識缺乏。道教組織鬆散.

受西方思想的衝擊。道教進一步衰敗. 還好仍有一批道士潛心修煉,著書立説,課徒傳戒,使道教法脈得以延續。

 

道教的式微和沒有有力的人士領導道教改革有關。

 

道士,要他演述科儀,可以長達三天三夜;但要他講經說法,則難以啟口,也難以維持半個小時。 「學」與「術」嚴重失調。這種現象的形成,雖然原因很多,但是道廟重「術」不重「學」,則是主要原因之一。


道教尤重於「術法」科儀

「術」是指科儀、風水、占卜、命相。

華人社會,非常重視俗稱「山」、「醫」、「命」、「相」、「卜」等五術。

(仙道),指靜坐、煉氣、養生、藥餌、靈修等。

(醫療),指針灸、方劑、推拿、食療、心靈治療等。

(算命),指紫微斗數、八字、四柱等。

(勘察),指手相、面相、骨相、名相(姓名學)、墓相(陰宅)、宅相(陽宅)、風水勘輿等。

(卜卦),指易占、六壬、太乙神術等占卜術。

 

這些流傳久遠的術數之說,自有它存在的價值,唯過度重視「術法」科儀,而不從哲理著手配合來論述,易使人誣指為迷信。

 

「術」須有「學」來做領導、介紹,才不致流於庸俗低劣,且術越深,修持應越高,才不會以術為惡。 「學」是指對經書道理的闡揚。

 

「學」是指經書中的哲理要義。道經中不乏好的經典,有些談論義理,如《道德經》、《南華經》、《黃帝陰符經》、《太平經》、《周易參同契》、《抱朴子》、《清靜經》、《悟真篇》等等,有些涉及民俗如《北斗經》、《南斗經》、《老子守庚申求長生經》、《受生經》、《玉歷至寶鈔》、《玉匣記》等等,這些均必須有人來加以簡擇,以古籍今譯的方式,將其義理及其對後世民俗的影響,介紹給世人。

 

今日道教的術法太過,而學理的認知則普遍受到忽略,造成了信眾的素質難以提升。

道教界裡頭能講經說法者極少,也無定期公開的講經活動。在培養人才上,雖有一些道教學院,也一直沒培養出能講經傳道的人才。不培訓說經人才,不重視說經人才,將使道教在年青一代的信徒中迅速流失。




雖然香港道教繼承了中國大陸道教的基本傳統.

香港道教的歷史並不悠久, 最先傳入是在清末至民國時期從廣東地區傳入的.

大致可分為「正一」和「全真」兩個派別。全真道堂是對現存香港全真道派道教團體的一個統稱.

包括抱道堂(1921)、蓬瀛仙館(1929)、通善壇(1938)、雲泉仙館(1944)、青松觀(1950)、圓玄學院(1953)等.以供奉「全真五祖」之一的呂純陽祖師為主,並認同自己歸屬「全真派」。

 

天師道教團(又稱正一道或正一派)於新界各鄉村地齋醮儀式活動, 包括太平清醮、安神、祠堂開光儀式、廟宇重修儀式、廟宇開光儀式及躉符等祭祀活動,其儀式規程可説保留得較為完整。市區正一道館主要自民國後期遷到香港。早期的市區正一派道士主要從事紅事(吉事)儀式後期改以殯儀館的白事(打齋)為主業。

香港的正一道教儀式傳統屬於傳統節誕或喪葬禮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香港道教科儀音樂現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道教場所以宮、觀、廟、府、殿、壇之名

乾神稱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

坤神 則稱元君、母、后、妃、夫人

護法神稱靈官、天君或 元帥,

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稱大王,千歲或王爺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信仰的宗💥

 

中國道教神仙列表  道教神明總覽

 

三清 

三清是指天神所居住的三處勝境:玉清勝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 合稱三清境.

又指分別居住於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 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的第一位神.又名「太上古氏玉清元始天尊」

大帝,玉京大天尊,太上道.

靈寶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的第二位神. 稱太上道君上清靈寶天尊

     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

道德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的第三位神. 稱太淸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其原形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

     是依據老子的形象演化而來的.

 

六禦  

位居三清五老之下,這種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六合”觀念,

所謂“六合”,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

() 玉皇大帝

昊天金闕玉皇大帝, 六御之首。玉皇統領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 四生, 六道

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西) 西方太極天皇大帝

   上宮勾陳天皇大帝, 道教尊神“六禦”中的第二位神。

   總領萬星,居紫徽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 即勾陳, 主御群靈.

()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紫微北極大帝信仰來源於中國古代星辰崇拜,北極即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

”,居於紫徽垣內。道教尊神“六禦”之一.

() 東極妙嚴青華大帝

又稱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古代道家哲學理論名詞“太一”演變而來的。太一,本指形成天地萬物的元氣,“太一者,元祖也。養之不窮,用之不竭,能生萬物,乃氣之祖宗,造化之基也”。被稱為“太一”的元氣是先天地萬物而存在的宇宙本源,是道家、道教最根本的信仰“道”。因此,也可以説“太一”即“道”。

()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

又名玉清真王,南極太薇長生大帝,為元始天王九子。

全稱“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

()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上古時候被稱為(后土),俗稱“后土娘娘”

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另有說法應是四禦. 看看六禦裡頭包含有玉皇大帝“后土娘娘”

這裡的“禦”字,有“輔佐”之意,“四禦”又稱“四輔”。輔佐誰呢?那自然是玉皇大帝了.

玉皇大帝就宛如人間的帝王,屬於最高主宰,所以“四禦”就是輔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尊神。

 

五方五老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簡稱青靈始老蒼帝君)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簡稱元靈元老黃帝君)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簡稱皓靈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君(簡稱五靈玄老黑帝君)

 

三官大帝

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民間俗稱福星)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十方天尊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斗姆元君

圓明道母天尊,北斗眾星之母,主天地萬物之生死,職掌天醫。

 

北斗七星君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長生妙經》:“北斗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魁星)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北斗七星君為北斗星君的另一個稱號:天樞、天璿、天璣 、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天樞、天璿、天璣、天權合起來又稱為鬥魁或璿,後三星組成斗柄,稱杓)

 

四大天師 

【張道陵】  【葛玄】  【許遜】  【薩守堅】

降魔護道天尊:亦稱高明大帝.祖天師,即道教創立者張道陵

 

四大元帥

【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趙元帥】 即武財神趙公明,又名趙玄壇;

【溫元帥】 溫瓊,東嶽大帝部將

【關元帥】 關羽。

 

四大金剛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廣大潑法金剛

峨眉山淸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

須彌山摩耳崖毘盧沙門大力金剛

崑崙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八仙

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張果老

 

【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五行神 木神曰 勾芒 ,火神曰 祝融 ,土神曰 後土 ,金神曰 蓐收 ,水神曰 玄冥

 

八卦神

——天皇神伏羲

——地母神女媧

——風神風後即風伯 風後黃帝的宰相 、

——澤神九河神女華胥氏《河圖握矩起》載“燧人之世,大跡在雷澤,華胥履之,而生伏羲。”

——山神巫山女神瑤姬 赤帝(炎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陽,故曰巫山神女。

——雷神黃帝 《重修緯書集成·春秋合誠圖》謂:“軒轅,主雷雨之神也。”

《歷代神仙通鑒》卷四:“(黃帝)封號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

——太陽神炎帝

——月亮神嫦娥

 

六十甲子神 

古稱歲神,又稱太歲。職能:值年太歲,掌握本歲的人間禍福,他們“率領各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總歲成功”。 太歲共有六十位,由鬥姆元君統禦,按天干地支配列為:

甲子太歲 —【金辨將軍】、乙丑太歲 —【陳材將軍】、丙寅太歲 —【耿章將軍】

丁卯太歲 —【沈興將軍】、戊辰太歲 —【趙達將軍】、己巳太歲 —【郭燦將軍】

庚午太歲 —【王濟將軍】、辛未太歲 —【李素將軍】、壬申太歲 —【劉旺將軍】

癸酉太歲 —【康志將軍】、甲戌太歲 —【施廣將軍】、乙亥太歲 —【任保將軍】

丙子太歲 —【郭嘉將軍】、丁醜太歲 —【汪文將軍】、戊寅太歲 —【魯先將軍】

己卯太歲 —【龍仲將軍】、庚辰太歲 —【董德將軍】、辛巳太歲 —【鄭但將軍】

壬午太歲 —【陸明將軍】、癸未太歲 —【魏仁將軍】、甲申太歲 —【方傑將軍】

乙酉太歲 —【蔣崇將軍】、丙戌太歲 —【白敏將軍】、丁亥太歲 —【封濟將軍】

戊子太歲 —【鄒鐺將軍】、己醜太歲 —【傅佑將軍】、庚寅太歲 —【鄔桓將軍】

辛卯太歲 —【範寧將軍】、壬辰太歲 —【彭泰將軍】、癸巳太歲 —【徐單將軍】

甲午太歲 —【章詞將軍】、乙未太歲 —【楊仙將軍】、丙申太歲 —【管仲將軍】

丁酉太歲 —【唐傑將軍】、戊戌太歲 —【薑武將軍】、己亥太歲 —【謝太將軍】

庚子太歲 —【盧秘將軍】、辛醜太歲 —【楊信將軍】、壬寅太歲 —【賀諤將軍】

癸卯太歲 —【皮時將軍】、甲辰太歲 —【李誠將軍】、乙巳太歲 —【吳遂將軍】

丙午太歲 —【文哲將軍】、丁未太歲 —【繆丙將軍】、戊申太歲 —【徐浩將軍】

己酉太歲 —【程寶將軍】、庚戌太歲 —【倪秘將軍】、辛亥太歲 —【葉堅將軍】

壬子太歲 —【丘德將軍】、癸醜太歲 —【朱得將軍】、甲寅太歲 —【張朝將軍】

乙卯太歲 —【萬清將軍】、丙辰太歲 —【辛亞將軍】、丁巳太歲 —【楊彥將軍】

戊午太歲 —【黎卿將軍】、己未太歲 —【傅黨將軍】、庚申太歲 —【毛梓將軍】

辛酉太歲 —【石政將軍】、壬戌太歲 —【洪充將軍】、癸亥太歲 —【虞程將軍】

 


 觀看佛道神明介紹 



 歡迎按此繼續觀看各欄目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神明介紹

香港 · 香港

  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 . 南來北往 , 東西交流, 人才匯聚, 是塊福地.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 江山留勝蹟 . 可憐無定 漢家奴 ,猶是春閨夢裏人!     香港在明朝時盛產及出口香木。香木屬於莞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