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羅家塾位於大埔頭村,是大埔頭鄧族的家祠,曾作書室之用,乃是我們稱的”卜卜齋”, 現是族人聚會和舉行傳統節日活動的地方。
敬羅家塾確實的建造年份已無從稽考,但據村民相傳,它是在明朝(1368-1644年)
時由第十三代鄧氏族人玄雲、梅溪、念峰 所建,以紀念第十代先祖敬羅公。
敬羅公更獲尊稱為大埔頭鄧族流光堂第一代先祖
敬羅家塾是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屋脊飾有博古圖案,正門上方的壁畫及置於中進造工精緻的木雕神龕,均為一九三二年重修時所造。
正門水磨石額「敬羅家塾」四字,出自著名書法家鄧爾雅先生 (1884-1954年) 的手筆。鄧爾雅的父親鄧蓉鏡是東莞鄧氏後人,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獲欽點為 「翰林院庶吉士」
敬羅家塾的全面修復工程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建築署監督,於二○○一年一月竣工。敬羅家塾的修復項目於二○○一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優異項目獎。
敬羅家塾於一九九八年列為古蹟。
到水圍路口右手邊有個高的斜路穿過隧道就到大埔頭徑
小巴21A從大埔墟(南盛街)開出直到敬羅家塾門前
下款題字的是 愛新覺羅-溥儀
敬羅家塾
還有井神守護
巴士 乘 73 號九巴可到達
大埔小巴專綫 21A大埔墟(南盛街)<->大埔頭總站
注意 : 星期二休館
[ 歡迎按此繼續觀看各欄目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