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羅家塾, 💓大埔舊墟天后宮,💓大埔文武二帝廟,💓香港鐵路博物館,
大埔墟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墟市
大埔區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範圍包括大埔墟, 八仙嶺,東平洲, 搭門, 大埔滘, 汀角, 船灣, 林村谷, 白石角及它的外飛地為赤門海峽兩岸的西貢半島北的十四鄉.它的總面積約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域。
大埔為發展迅速之新界衛星城市之一.近年填海拓地闢建「大埔工業村」及多個公共屋村,現已成為極具規模的現代化市鎮, 但仍然保存了不少饒富特色的歷史建築及文物, 居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亦保留下來.
大埔古稱「大步」, 面臨「大步海」現稱吐露港,「步」通「埠」意即碼頭. 且水深便利船泊.
因為地理位置優越,是九龍城和深圳墟之間的交通要道,有客船來往多個地點,甚至遠至潮汕。
「大步」成為區內水上交通樞紐, 一個優良的經商地,成為當時香港三大墟市之一.
「大步」之名用於明清兩代, 光緒年(1875-1908)以後才稱「大埔」.
早期的大埔墟(原名大步墟)位於林村河以北,汀角路以西,大埔舊墟天后宮附近一帶地方.為鄧族稅地. 文氏族人因不容於大步墟內建舖開市, 乃於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聯合附近七個非鄧氏的村落組成「大埔七約」於「大步墟」隔河另設鄉鎮, 翌年定名為「太和市」.更隨後在1913年興建火車站於太和市,並命名為大埔墟火車站.從此加速了太和市的發展.
由於太和市已逐漸取代大埔墟的地位,所以太和市後來被通俗習慣地稱為大埔墟,而原來的大埔墟則改稱為大埔舊墟.
現時的大埔墟原稱太和市
大埔墟(位於林村河以南,廣福道兩旁)則仍然有墟市富善街(原稱太和市,以文武二帝廟為中心)
大埔舊墟天后宮是大埔舊墟唯一保留下來的遺留痕跡, 及一條「舊墟直街」街名.
今次穿梭大埔新舊墟, 主要介紹大埔區的法定古蹟和歷史建築, 回顧流逝的歲月,追憶從前大埔社區與廟宇,祠堂與圍村.
💓💓
敬羅家塾
600餘年前之明朝時代, 鄧氏族人鄧敬羅首先到大埔頭現址建村. 風水及地理環境極利漁農畜牧.
鄧氏族人不忘推動教育, 在村中建有鄧氏宗祠「敬羅家塾」, 同時紀念開村始祖及作育英才.
「敬羅家塾」初期是村中的書院, 直至村中之啟智學校建成才取代了敬羅家塾的教育地位.
往敬羅家塾可在太和火車站步行(約15分鐘)前往, 最直接就是在大埔墟南盛街乘坐21A專線小巴直達.
乘坐21A專線小巴直達 (大埔墟南盛街-大埔頭)
沿大埔頭徑右轉大埔頭路途經21A小巴尾站(太湖花園)
敬羅家塾步行往大埔舊墟天后宮-約需20分鐘
省躬草堂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內歷史最悠久的道堂,位於大埔舊墟汀角路。
省躬草堂建於1936年,供奉廣成子,並在區內贈醫施藥
大埔文武二帝廟入口
尋找隱藏的古蹟 | 市集裡的古廟
對面運頭角里上行往大埔舊北區理民府
(前)新界行政事務的辦事處, 一個裁判司法院
新界首個警察總部 | 活化為推廣低碳生活的中心-綠滙學苑
穿梭敬羅家塾,大埔舊墟天后宮,大埔文武二帝廟,香港鐵路博物館,舊北區理民府,舊大埔警署
大埔區博物館及古蹟 :
[ 歡迎按此繼續觀看各欄目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