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隱藏的古蹟 | 市集裡的古廟
大埔文武二帝廟建於光緒十八年(1891年), 由大埔七約鄉眾合力興建, 作為太和市議事、仲裁和祭祀的場所。廟內設有公秤房, 讓類近市集的商販排難解決糾紛.
廟內中庭曾有八個房間, 近入口的兩個廂房曾用作鄉坤旅客留者的地方.
新的鄉公所於1954年落成後,文武二帝廟才改為單純的信仰中心用途,至今依然香火鼎盛
文武二帝廟為兩進一天井建築,前進設有屏門,兩側為耳房。
後進明間置有精緻的木雕神龕,供奉文武二帝.
兩位道教帝君就是供奉在大殿內。殿內的文昌帝手執毛筆,身穿長袍在右;
而關武帝則紅臉長須,手執關刀,身披凱甲在左
1985年,大埔七約鄉公所獲政府提供技術支援和財政資助,為文武二帝廟進行大規模修復工程,使之回復舊貌。
文武二帝廟於1984年列為古蹟。
文昌帝君亦稱文昌星, 被認為是主導文運功名的星宿, 掌管着士人的功名與祿位.
武帝關雲長英雄蓋世, 義薄雲天, 視為戰神和義氣之源.
大埔文武二帝廟
富善街 從這裡進廟
富善街廟前
正門上方的木雕簷板雕工精細
香火鼎盛
關武帝寶座
文昌帝寶座
光緒廿八年(1902年)鑄造香爐
大埔墟文武二帝廟 - 廟內的公秤
現存放在尖沙咀九龍公園內 - 香港文物探知館展覽
文武二帝廟背後空地
交通 :
新界,大埔富善街53號
港鐵太和站步行6分鐘, 港鐵大埔墟站步行10分鐘
初時稱「太和市」的富善街市集,不用像以前要等每月三、六、九日墟期,
現時富善街每天營運, 仍保留早年市集的模樣, 是香港難得一見的民初市集.
現仍保持著昔日太和市的繁華,街內仍有不少鄉村土產及傳統食品售賣
[ 歡迎按此繼續觀看各欄目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